一、语音题
2004年全国高考语音题主要考查内容比较:
试卷 |
异型 同音字 |
形近异读字 |
容易读错的字 |
多音多义字 |
涉及其他 |
全国Ⅰ卷 |
∨ |
|
|
|
|
全国Ⅱ卷 |
|
∨ |
|
|
|
全国Ⅲ卷 |
|
|
∨ |
|
|
全国Ⅳ卷 |
|
|
∨ |
|
|
北京卷 |
∨ |
|
|
|
声调 |
天津卷 |
∨ |
|
|
|
|
重庆卷 |
∨ |
|
|
|
|
湖北卷 |
|
∨ |
|
|
|
湖南卷 |
|
|
|
∨ |
|
江苏卷 |
∨ |
|
|
|
|
浙江卷 |
|
∨ |
|
∨ |
声调 |
广东卷 |
∨ |
|
|
|
翘舌音与平舌音、边音 l与 鼻音n |
福建卷 |
|
|
∨ |
|
方音 |
辽宁卷 |
|
|
∨ |
|
翘舌音与平舌音、轻声 |
从上表可以看出,大多数试卷考查的重点比较突出,有些试卷考查涉及的面稍宽一些。如北京卷语音题的A项,“毗”、“辟”、“否”、“癖”四字的声母韵母相同,只是声调不同,分别读pí、 pì、 pǐ、 pǐ。浙江卷中“泊”、“宿”、“当”是多音多义字,“徕”、“睐”分别读 lái 、lài,只是声调不同。广东卷中“溯”读sù,“烁”读shuò,涉及翘舌音与平舌音、“劣”读 liè,“蹑”读niè,涉及边音l与鼻音n。福建卷中将“敷”注音为hū,让考生判断辨识。普通话中f声母的字,厦门话、上海浦东话、长沙话等方言中常读成h声母。辽宁卷中将“豺”注音为cái,实际应该读chái,也涉及到翘舌音与平舌音。“萝卜”的“卜”读轻声bo,试卷中也出现了,这样考下去必然会增大难度,值得命题者斟酌。
【小结】
不论是从近几年试题看,还是就2004年的考题看,语音题选用的材料一般有三个特点:一是双音节词、成语多;二是所选词语中多音字、形似字、声旁读音已经改变的形声字多;三是课本以外的词语、生活中一部分人常读错的词语占一定比例。
一些地区结合本地方音实际,考一些方音词的动向值得注意。
2005年及以后的语音题,形式上不会有什么变化,只是选材不同而已。前几年考过的词语几年后可能还会考,外省考过的词语本省也可能会考一下。